小橋、流水、人家,在中山市南區街道,馬恒河清澈的河水倒映出岸上的三角梅,盡展嶺南水鄉風情景觀工程 。
河岸邊,有村民騎自行車經小橋而過,有村民帶著小朋友來散步、看風景,不時還有蝴蝶掠過景觀工程 。馬恒河緊鄰恒美村,如今,村民們不出村就能享受“20分鐘公園效應”。
中山治水工程帶來的不僅是景觀蝶變,更重塑了人與水鄉的親密關系景觀工程 。這泓碧水早已化作滋潤心靈的清泉,蕩漾在每一個恒美村村民心間。
馬恒河景觀工程 。
黑水變活水景觀工程 ,馬恒河實現“變身”
“以前,河里有漂浮物,而且河水像是死水,發黑發臭;現在河水又重新流動起來,水清了很多,臭味也沒了,還能看到魚在下面游景觀工程 。”恒美村村民劉志豪開心地說,在村里生活了28年,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如此清澈干凈的馬恒河。
“施工團隊用挖機挖淤泥、用儀器測量水質,效果出來確實很好!”劉志豪說景觀工程 。由于村中道路較窄,挖機進行清淤作業時難免阻礙村民通行。與大部分村民一樣,劉志豪剛開始也對施工阻礙通行有所不滿。經過治水專班、村委工作人員細心講解,劉志豪不僅表示支持,還積極主動向親朋好友宣傳,爭取他們的理解,為民生工程貢獻力量。
作為中山市重點民生工程,從2018年12月到2020年6月,歷時1年半,南區街道馬恒河水體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馬恒河也終于褪去了沉積的濁紗衣景觀工程 。
期間,無數一線治水工作者前赴后繼,參與到馬恒河“大變身”這項工程中,他們數不清的汗水落在井里、河道上,共同構筑起馬恒河新的生命脈絡景觀工程 。
“遇到不少困難,但大家干勁都很足,很有拼搏精神景觀工程 。就算難扛,我們也硬扛下來了。”南區街道農村污水治理項目的一線工作人員譚杰鑄臉上泛起自豪的紅暈。他身后,完成改造的馬恒河正流淌著清泉,而之前這里還是淤塞的“臭河涌”。
馬恒河旁邊的恒美公園景觀工程 。
逐一難題景觀工程 ,“關關難過關關過”
回想治水之初,在村民溝通這道坎上,譚杰鑄和隊友們便磨破了嘴皮景觀工程 。“村民們習慣了原有的污水排放方式,對改造不理解、不認同,我們就耐心講解其中利害。”譚杰鑄回憶道。
同樣令他們犯難的還有農村猶如盤絲洞般的地下管網,譚杰鑄和隊友深入地底,仔細摸排管網情況,做到應接盡接,推動實現“長治久清”景觀工程 。
而更考驗團隊韌性的,是項目落實中遇到的“意料之外”景觀工程 。
“治水任務重、工期緊,加上市民、惡劣天氣等突發狀況,讓施工團隊措手不及景觀工程 。”譚杰鑄介紹。憑借著“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堅持,譚杰鑄和隊友們讓項目在“零增員”的情況下,得以按期完成。
馬恒河整治后,河道干凈整潔景觀工程 。
確保數據精準景觀工程 ,為治水工程提供扎實憑證
治水工作千頭萬緒,每個環節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景觀工程 。
作為保證工程順利實施的一員,南區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馮澤炫主要負責項目費用核算、項目相關數據核對等工作,面對一堆數據是他每天的工作日常景觀工程 。
“52個子項目的實施規程、超70公里管網建設量的審定、上百次的現場調研協調等等,表格上一行行、一列列的欄目、數據,需要逐一盯著,一絲錯誤和遺漏都不能放過景觀工程 。”馮澤炫說。
上萬條數據如同交織的河道水系,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系統性誤差”景觀工程 。如何讓工程更方便市民?如何提升工程效率,以更具性價比的方式開展項目?
這不僅需要在工位上細致核對,馮澤炫與同事還要到施工現場開展實地勘察,他們用縝密的態度為治水工作提供精準數據,在數據洪流中為這項民生工程貢獻力量景觀工程 。
【編者按】
3月21日,中山高規格召開美麗河湖保護建設工作會議,動員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揚的奮斗姿態,吹響從水污染治理向美麗河湖保護建設進軍的號角,深入實施美麗河湖保護建設十大工程,把中山建設成“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美麗嶺南水鄉景觀工程 。回顧中山治水千日攻堅,該市把水污染治理作為 “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大盤棋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一子,以最堅決態度、最大決心、最有力措施打響這場翻身仗,從根本上扭轉了極其被動的治水局面,取得了階段性戰果。
三年后,春又至景觀工程 。走在中山城鎮,一條條河涌從“惡臭難聞”逐漸變為水清岸綠,景美了,人流多了,一大批親水平臺涌現,一河兩岸成為市民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即日起,南方+將回訪經過治理的中山河涌,從群眾的獲得感看中山治水之變。
統籌:羅麗娟
撰文/攝影:張燕冰
【作者】 張燕冰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