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蘭園林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河南機電學院教學樓大廳主題浮雕《四境之光》正式落成園林景觀 。這座長11米、高5米的紫銅巨制,以磅礴的工業美學語言詮釋學院“產、學、研、創”四境辦學理念,將冰冷的金屬鍛造為躍動的教育史詩,成為全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實踐的標志性藝術表達。
工業圖騰:四境交響的視覺革命
浮雕以“運轉的機器”為整體意象,通過齒輪咬合般的構圖邏輯,將“產、學、研、創”四大板塊熔鑄為精密聯動的生態系統園林景觀 。畫面中央,抽象化的工業4.0數字矩陣如光帶貫穿,左側“產”境以動態流水線演繹智能制造場景,“學”境通過虛實交織的書架與實訓設備展現知行合一;右側“研”境以分子結構隱喻技術突破,“創”境則用裂變的幾何形態象征思維迸發。設計師突破傳統敘事框架,以蒙太奇式空間疊合,讓四境既獨立成章又渾然一體。
在工業硬核之外,浮雕右上角以山水云紋構成詩意留白——層巒象征攀登之志,流水暗喻知識浸潤,云靄烘托求索之境,與“讀書四境”形成哲學呼應園林景觀 。背景中數控機床、高鐵車頭、工業機器人等精密設備以淺浮雕鋪陳,既強化學院專業屬性,又以透視手法營造縱深未來感。綠植藤蔓纏繞機械結構,白鴿掠過齒輪間隙,剛柔并濟間昭示工業文明與生態智慧的共生之道。
千錘百煉:紫銅藝術的工藝突圍
面對超大尺幅與復雜造型的雙重挑戰,金蘭團隊采用“紫銅鍛造+立體鏤空”創新工藝園林景觀 。30名資深銅匠歷時2個月手工鍛打,累計使用1.0噸T2紫銅板,通過高溫退火、冷作硬化等18道工序,使紫銅板呈現出10厘米極致起伏的機甲鎧甲般的立體質感。鏤空部位采用參數化設計,在傳動軸、數據流等細節處形成光影隧道,配合大廳采光可產生隨時間變幻的投影效果。
“這不是簡單的平面雕刻,而是用金屬寫詩園林景觀 。”項目主創介紹,為呈現工業設備的精密感,團隊研發漸變鍛痕技法:手工切削面保留粗獷錘印,機器人關節處采用拋光,高鐵流線型車身則呈現絲綢般細膩拉絲紋理。教師授課場景通過銅片鑲嵌工藝實現,人物神態在金屬冷光中透出教育溫度。
政企學協同:產教融合的生動實踐
從概念設計到落地安裝,該項目本身就是“產、學、研、創”理念的具象化演繹園林景觀 。院蘇、臺全程參與方案論證,提供產教融合典型案例素材,協調企業導師參與藝術創作。在鍛制階段,學院機械工程系師生深度介入,將數控建模技術應用于藝術創作,實現教學實踐與工程項目的無縫對接。
“浮雕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看得見的育人載體園林景觀 。”校方在驗收時高度評價。畫面中隱藏的37個“機電密碼”——從校徽變形齒輪到產教融合里程碑年份——等待師生解碼,這種交互設計使文化墻成為沉浸式思政課堂。據監測,作品落成后教學樓訪客量同比增長300%,多家企業將此處列為產教合作考察首站。
金屬的溫度:職業教育的時代注腳
作為職業院校文化建設的創新范本,《四境之光》的誕生印證了金蘭園林景觀“讓空間講述教育哲學”的設計理念園林景觀 。當紫銅的冷峻光澤與教育的熾熱情懷碰撞,當千年鍛造技藝遇見工業4.0浪潮,這座浮雕已超越裝飾功能,成為銘刻職業教育改革精神的時代豐碑。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金蘭團隊正以藝術之力,為“大國工匠”的培養注入文化動能。